◎消失中的民主.....是誰讓台灣生命之火化去? ◎消失中的民主--余莓莓(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兼 任助理教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9/today-o4.htm ECFA公投本是最佳解決途徑,若多數反對,則可作為政府未來 談判爭取更好條件的籌碼;若多數支持,則人民凝聚共識的結果將使政府的推動更加有力。這是成本最低、代價最高的方式,然馬政府卻捨此不由,兩度透過公投審議委員會的操作,否決共二十餘萬人次公民的連署 澎湖民宿,為台灣的民主留下難堪的印記。 馬政府面對國會的監督也是同樣的霸凌態度。在兩岸討論早收清 單過程中,在野黨不斷要求資訊透明化,排除密室協商,以免流為圖利特定利益團體,並且讓可能早損的受害產業提早布局因應。然政府只一再表示協商過程不宜公開,直到清單揭曉一刻,被列入早損範圍者才知重擊襲來,此等作法對相關行業經營者又是何等不公 房屋出租!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馬英九此前為了搪塞公投ECFA的訴求,信誓旦旦ECFA簽訂後由立法院把關審議,而今馬總統卻以「比照條約」、吳敦義以「長得很像條約」為由,要求立法院將該協議逕付二讀, 且僅可包裹表決,不得逐條修改。 馬政府公然以行政機關被監督者的身份指揮監督者立法院,已然逾越憲政分際。再者,所謂比照雙邊條約不能修改,ECFA本質?酒店兼職O否確為條約原已多有爭議,便縱認定為是,依過去實踐結果,台灣簽署的四份自由貿易協定,大部分係交付相關委員會審查,再行二讀,並無逕付。馬政府曲意迴避慣例,強渡關山的作法猶如美牛事件翻版,一樣的密室談判,一樣的指示國會,一樣的威嚇不可片面修改條約,一樣的,視民主法治為草芥。 ◎多數暴力 霸凌民主--劉岫靈(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 膠原蛋白ul/9/today-o5.htm 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須同時服膺「多數決民主」與「審議式民主」兩種觀點。缺乏多數決,不為民主政治,而缺乏審議的多數決,亦僅是「多數暴力」,同樣不為民主政治。簡而言之,在追求「多數」決原則的基礎上(數量),必定 須兼顧「審議」的原則(品質),而「審議」簡言之即平等的雙向(非單向)協商與討論。而在一個國家的民主化過程中,必須經歷「選舉的民主」(民主選舉制度 的建立)、「自由的民 租辦公室主」(基本權利的恢復與擴張)、「鞏固的民主」(民主政體的建立)三個階段。 然而,民主政治的最佳保證—「鞏固的民主」,卻是台灣始終無法順利克服的障礙。其關鍵在於除了民主制度的建立,更依賴公民社會與審議精神的滲透。若僅是接受多數決原則而摒棄審議式原則,則民主政治終將墮落為多數暴力,當社會逐漸誤解民主「僅僅就是」多數暴力(或多數決原則至上),那麼民主信任的危機將隨之產生,民主鞏固的崩潰與逆流危機亦將隨之而?訂做禮服荂C政治學界長期以來即不斷呼籲民主鞏固與公民社會的建立,必須仰賴審議式民主原則的落實,以確實鞏固台灣的民主政治。昨日上演的「逕付二讀、包裹表決」(只要多數投票!不必討論!不必修正!)為實質上的「多數暴力」披掛形式上的民主外衣。藍色國會又為摧毀民主鞏固進行了最負面的示範。 ◎立委幹架 人民幹-1--涂晉誠(作者為公務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9/today-o2.htm 立委諸公們為了ECFA審查,再度在國會大打出手。這種打架 房屋貸款對於許多選民而言,已非第一次,也知道為了讓電視轉播,只好採取這種激烈手段博得支持。不過,這種充滿算計的手法,台灣人民早已看破,心中早已有譜知道下次該如何投票。 在民主國家的政策或法案,是必須經過選民委託的國會討論,形成多數共識通過,始具有正當性。但ECFA在國民黨的強力運作下,卻只有「同意」一途,完全不顧其他聲音及意見,這樣未能形成多數共識的議案,當然引起諸多的不滿,被迫只好採取抗爭手段,希望喚起國民黨的覺醒,坐下來聽 取不同的看法。 只要有利於 裝潢台灣前途的協議,相信能獲得大家的同意,但許多的細節與疑慮不僅未能說出,以降低人民的恐慌,就以國會「多數暴 力」的優勢強行通過,這樣如強盜般的野蠻行為,在下次的選舉,選民一定會用行動證明,人民才是主體,別輕忽其感受、自以為是! ◎立委幹架 人民幹-2--張世賢(作者為台灣北社社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9/today-o3.htm 多位立委身上的創傷,掩蓋了不堪檢驗的ECFA的醜陋。民進黨未能守護人民的利益,反而又被藉機轟為「下三濫的暴力黨」,在真正的爛黨搞得天怒人怨的此刻, 酒店兼職平白送他們一個為選戰打廣告的題材。 綠營其實只要求馬政府讓全民監督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馬吳等人先是一派輕鬆,謂「不反對公投ECFA」,以降低綠營戒心,到時卻立即翻臉,封殺公投,說什麼「可以在立法院理性監督」。國共簽署ECFA後,馬又翻臉說「只能包裹表決,不可逐條審查」,公然做起皇帝! 綠委理直氣壯卻被貶為暴徒,小英理性監督卻被要求道歉,這種戲碼再演下去,實在難以加分。看馬英九誠懇說謊的嘴臉,看王金平前後不一的態度,綠營就應提高警覺,不能在立法院再用以力相搏的策略,要改弦易轍,謀定而後動了。 訂做禮服  .

osgdat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 --李筱峰 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教科書看不到的歷史 本欄每次舉一個史證,說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讓台灣人認清自己的身分與歷史。 --李筱峰http://www.jimlee.idv.tw/ NO.1-2009/12/26 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 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而有台灣「棄留之爭」。如果台 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應該立刻「光復國土」才是,其實不然。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替我們證明,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李筱峰執筆) NO.2-2009/12/27 「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清國雍正皇帝,一七二三年 經過八個月的觀望考慮,清帝國康熙皇帝才決定併吞台灣,時間在一六八四年,在此之前,台灣不曾經是中國任何政權管轄下的領土。無怪乎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才 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 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現在的中國中共政權經常對外誑稱「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雍正皇帝可以證明他們胡扯!(李筱峰執筆) NO.3-2009/12/28 鄭成功心目中的台灣,是「海外」的「不服之區」。 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金門的鄭成功,準備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行前他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指的是廈門、金門等島)之難居,故 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不服之區」, 租房子是屬「海 外」,不是中國的領土。(李筱峰執筆) NO.4-2009/12/29 十七世紀,明帝國不許荷蘭人佔領澎湖,但對於荷蘭人佔領台灣則無異議,因為台灣不是其心目中的領土。 一六二三年荷蘭人第二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 澎湖,引發明荷之戰,不分勝負,最後雙方議和。在和約中,明帝國表示荷蘭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大員(今台南安平),明政府沒有異議。荷蘭人因此於一六二四 年退出澎湖,進入今天台南的安平,建立台灣史上第一個統治政權。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則所謂「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之說,純屬無稽。 (李筱峰執筆) NO.5-2009/12/30 《隋書》記載隋朝曾入侵台灣,擄人掠貨而回,之後就斷絕了。若是台灣屬中國,何須侵略?又怎會斷絕? 國共兩黨學者喜歡以中國隋煬帝曾派兵來台,證明中國早已「經略台灣」。此事在《隋書》〈東夷列傳〉中,確有記載,時間在第七世紀初。 有趣的是,中國學者企圖以此事證明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卻適得其反。因為原文不僅記載「流求(指台灣)不從,拒逆官軍」(流求國不服從,拒絕迎接隋朝 官兵),而且還記載「掠一人而返」「取其布甲而還」「(隋軍)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等侵略行徑。 試想,台灣若屬中國,中國何必派兵入侵?最有意思的,原文記載這些侵略行為之後,不僅言明隋軍「返還」,而且說「自爾遂絕」,意即「從此就斷絕了」。既然從此斷絕,怎麼會是你中國的領土?此話只有中國學者的邏輯和臉皮,才說得出口!(李筱峰執筆) NO.6-2009/12/31 台灣舊稱之一的「雞籠山」,被清朝所修的《明史》列在「外國列傳」中。 在清帝國所纂修的《明史》中的「外國列傳」裡面,列有﹤雞籠山﹥一條,其中這樣記載:「雞籠山在澎湖嶼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去泉州甚邇。…」這個「雞籠山」,指的就是台灣,與朝鮮、安南(越南)、日本、琉球、呂宋等,同被列在「外國列傳」中,可見它不是中國的領土。( 結婚西裝李筱峰執筆) No.7-2010/01/01 「賊往東番,非我版 圖」,何必進剿? 一六○三年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出兵台灣剿倭寇,當時台灣被稱為東番。有人就問沈有容,「賊往東番,非我版 圖」,何必進剿?隨軍的連江縣人陳第在〈舟師客問〉一文中幫沈有容這樣回答:「賊之所據,誠非版圖。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見《閩海贈言》)。意思是說,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但若受此侷限,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這些話,還不夠證明「台 灣自古不屬中國」嗎? (李筱峰執筆) No.8-2010/01/02 「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陳學伊‧〈題東番記後〉 前已述及,明朝沈有容為了剿滅倭寇,出兵來到「非其版圖」的東番(這是他們對台灣的稱呼)。跟隨而來的陳第,曾停泊在大員(台南安平),回去之後寫了一篇 〈東番記〉,這是早期記述台灣的一篇報導文學。當時一位泉州人陳學伊隨後寫了一篇〈題東番記後〉,其中說:「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人猶未知有所 謂東番也。」(見《閩海贈言》) 陳學伊說得這麼明白,假設沒有沈有容出兵追剿海盜來到台灣,我們泉州人還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那麼台灣怎麼會自古屬於中國? (李筱峰執筆) No.9-2010/01/03 「臺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重洋絕島,職方不紀,初無文獻足以攷信。」─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自序 朱一貴事件後,清帝國派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一七二二年六月來台,巡視過程觸目所及多是平埔聚落,於是引發他將原住民風俗文化分區記錄於《臺海使槎錄》的動機。此部旅遊書寫的〈自序〉提到︰「臺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重洋絕島,職方不紀,初無文獻足以攷信。」意思是說,台灣自一六八三年(正式統領是一六八 四)始納入清帝國版圖,長久以來因海洋千里阻隔,掌地理輿圖等職務的官員未曾細加記錄,致使清治初期缺乏信實的文獻足以參考。此話不僅透露古來以漢字詳述 台灣的文獻寥寥可數,更證明了台灣自 宜蘭民宿古不屬中國。(林淑慧執筆) No.10-2010/01/04 「建國東寧,別立乾坤」「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鄭經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退入台灣,建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這位自稱「東寧國主」的鄭經,於一六六七年在回應滿清的招撫時說:「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中土…」(覆滿清官員孔元彰函);又於一六六九年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覆滿清官員率泰函,見川口長孺《台灣鄭氏紀事》)。這個東寧王國,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所以到了此時的台灣,都還未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李筱峰執筆) No.11-2010/01/05 「臺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聞與中國通一譯之貢者。」─郁永河《裨海紀遊》 一六九七年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路程從台南到北投。他回去之後,將他在台灣所觀察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流暢的文筆寫成《裨海紀遊》。天生喜好奇旅的他說 道:「臺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聞與中國通一譯之貢者。」意思是說,台灣遠在東海之外,從原始的太古時代到現在,沒聽說透過通譯,派遣使者來中國朝 貢的。這部十七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遊記,清楚告訴世人,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林淑慧執筆) No.12-2010/01/06 施琅明言:台灣「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 一六八三年鄭成功叛降施琅攻下澎湖,鄭克塽主政的東寧王國降清,清康熙皇帝對原就未統治過的台灣持棄留未決的態度,施琅居於家族之利與向康熙表功,乃上〈恭 陳台灣棄留疏〉,影響康熙決定將台灣併入清帝國的版圖,在疏文中言及:「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台灣編入版圖後施琅在〈壤地初闢 疏〉中亦提及:「…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今人民既歸天朝,均屬赤子。」見施琅之《靖海紀事》。那些主張「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言說者, 還是先去請教一下被你們尊崇為「統一台灣大功臣的施琅」罷? (戴寶村執筆) No.13-2010/01/07 台灣乃海洋島嶼,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 一六八四年清帝 借貸國將台灣編入版 圖,歸福建省管轄,下置台灣府,清朝官員為奉承康熙皇帝,曾上書請康熙增加尊號以紀念其「威德之盛」,康熙以三藩之亂初定,已頒過詔赦而未應允,官員之上 奏諭文提及:「台灣乃海洋島嶼,今雖蕩平,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施琅之前的福建水師提督也曾說:「台灣乃外國荒遠之區。」出自清內閣檔案《清代官書 記明台灣鄭氏亡事》(原書名《評定海寇方略》)。 (戴寶村執筆) 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No.14-2010/01/08 台灣本海外島夷,不賓中國。 清帝國治台中期曾有姚瑩(一七八五─一八五二)三度來台任官,最後之官職為台灣最高行政官的「道」,留有《東槎紀略》史料文集。在〈平定許、楊二逆〉(一八二四年的許尚、楊良斌反清事件)一文中敘明:「台灣入籍一百四十年,…」剛好是一六八四年清帝國併台設治後的一百四十年。另在〈埔里社紀略〉一文中亦言及。「…台灣本海外島夷,不賓中國。自鄭氏驅逐狉獉始闢,入籍時止三縣;半線以北,康熙之末,猶番土也」。這兩段話呈現清康熙時才併台治台的史實,也反映 到十九世紀初期清帝國真正治理的也只有台灣西部彰化以南地區而已。詳見《東槎紀略》一書。 (戴寶村執筆) No.15-2010/01/09 「台灣本非中國版籍…」─清國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諭文 鄭經在台建立東寧政權,滿清帝國曾數度和他們談判。一六七九(康熙十八)年清國向鄭經提出最後和談條件,清國代表致書鄭經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 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諭文)。意思是說:「自從你 們父子在台灣舉兵以來,朝廷數次向你們招撫,都無結果,這都是由於地方官員執意要你們薙髮結辮、登岸請降,結果都談不攏。台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你們父 子自行前往開闢…」話說到此,已夠明白,時間已到十八世紀下葉了,清帝國承認台灣還不是中國的領土。 (李筱峰執筆) N 租房子o.16-2010/01/10 流亡台灣廿年的寧靖王,自殺前的絕命詩仍視台灣為「海外」。 鄭經來台建立東寧政權時,明朝的貴族寧靖王(朱術桂)也跟著來到台灣。鄭氏政權到了第三代鄭克塽時投降清國。寧靖王傷心自殺,死前留下這樣的絕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髮。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這首詩雖然無啥文采,但它具有高度史料意義,讓我們知道,流亡到台灣廿年的明朝遺胄,到死之前還把台灣看成「海外」。(李筱峰執筆) 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No.17-2010/01/11 「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南偏東,大琉球國、小琉球國」─朱元璋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頒發聖旨,指出台灣是一個島國,叫做小琉球國,位在中國東南方,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都不屬於中國統治的國家。這是記載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第一份文獻。 一九四一年中國國民黨在中國興起帝國主義,隔一年首倡「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謬論,一九四九年該黨逃難到台灣,繼續以這個謬論誆騙台灣人,而一丘之貉的中國共產黨則持續騙中國人。六百多年前的這道聖旨,無情地拆穿了這對兄弟黨共同構築的歷史大騙局。 (賴福順執筆) st1\00003a*{}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No.18-2010/01/12 「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小琉球國」 「海外夷國,…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用兵。古人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窮乃易變之原』」─朱元璋 一三六八年明朝開國,朱元璋頒下聖旨,告誡後代子孫,不要以為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就可以依賴中國富強,貪圖戰功,隨意討伐,這些周遭十五個國家永遠不可入侵,其中包括台灣,當時稱呼小琉球國;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又再頒發諭旨,云海外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島國,如果不危害中國,不可動輒用兵,古人說:土地廣闊 不是長治久安之計,人民窮苦勞累才是滋生變亂的源頭。於是立下這道永久遵守的告示,朱元璋的告誡也 裝潢應適用於今天中國領導人,不再藉口台灣自古為其所有,率 意侵略。(賴福順執筆) No.19-2010/01/13 「臺灣自古不入版圖。」—趙慎畛.《榆巢雜識》 「臺灣自古不通中國。」—昭璉.《嘯亭雜錄》 嘉慶、道光年間以「為官不在多言,當官務持大體」見稱的閩浙總督趙慎畛,在〈平定臺灣〉一文中說:「臺灣自古不入版圖。聖祖仁皇帝(康熙)命靖海侯施琅等俘鄭克塽,而郡縣其地。…」(見趙慎畛《榆巢雜識》) 清朝皇族中相當著名的一位學者禮親王昭璉,也在〈臺灣之役〉一文中說:「臺灣自古不通中國。…」(見昭璉著《嘯亭雜錄》) 併吞台灣的清帝國的官員學者,都稱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國共兩黨的學者怎麼好意思扭曲歷史? (李筱峰執筆) No.20-2010/01/14 「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汪大淵.《島夷誌略》 完成於一三四九年的《島夷誌略》一書,是中國元朝南昌人汪大淵出海遊歷「越數十國」的見聞錄。書中有〈琉球〉條,指的是台灣。汪大淵在敘述〈琉球〉的文字 中,除了有大約兩、三百字的敘述之外,在最後以這句話結尾─「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思是說,海外的各國,是由台灣開始起算。可見此時的台灣,並不屬於 中國。 (李筱峰執筆) No.21-2010/01/15 「台灣自古不隸中國。」─趙翼.〈平定台灣述略〉 一七八六(清乾隆五十一)年,台灣發生震驚清廷的林爽文抗清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曾任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的趙翼研商對策。趙翼就是寫《廿二史劄記》出名的史學大師。林爽文事件歷時一年兩個月才被清帝國鎮壓下來。事件後,趙翼撰寫〈平定台灣述略〉一文,除簡述台灣歷史,並敘述林案始末之外,對本專欄主題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台灣自古不隸中國。」史家的證言,簡潔有力,不容國共兩黨御用學者耍賴!(李筱峰執筆) st1\00003a*{}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No.22-2010/01/16 「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王留求邇閩境,未曾歸附」─《元史》〈王留求傳〉 中國元代稱台灣為「王留求」。明朝所修撰的《元史》,將「王留求」列在「外夷傳」。在 新成屋「王留求傳」中,有這樣的敘述:「王留求在外夷…漢唐以來,史所不載; 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又記載元朝至元廿八(西元一二九一)年有楊祥請求領兵前往王留求招降一事,其詔書中說「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王留求邇閩境, 未曾歸附」,意思是說,海外各國都向中國納貢稱臣,唯獨這個靠近福建的台灣,不曾來歸附。此次招降台灣最後沒有成功,但正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李筱峰執筆) No.23-2010/01/17 台灣先民拒向明朝太監奉獻,被侮辱為「狗國」 明帝國初期稱台灣為「東番」,即東方番民之意。在《明史》〈外國傳〉「雞籠山」條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永樂時鄭和遍歷東西洋,靡不獻琛恐後,獨東番遠避不至,和惡之,家貽一銅鈴,俾挂諸項,蓋擬之狗國也。」 意思是說,明朝永樂皇帝時,鄭和下南洋,所到之處各國都爭先恐後向他奉獻金銀珠寶,只有台灣避而不來奉獻,鄭和很生氣,就送給台灣的住民每家一個銅鈴,讓他們掛在脖子上,把他們比擬為狗國。 這段記載是否屬實,有待查考。但這段中國太監侮辱我們先民的記載,正好又說明,明帝國的領土並不包括台灣,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又得一例證。 (李筱峰執筆) No.24-2010/01/18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琉球國……商賈不通」 宋‧趙汝适‧《諸蕃志》 中國宋朝有一位趙汝适,在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對外商進行查訪,於一二二五年寫成《諸蕃志》。書中有<琉球>、<毗舍耶>等篇。關於<毗舍耶>,他 說:「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意思是說,這個叫做「毗舍耶」 的地方距離澎湖很近,經常到澎湖劫掠,出沒無常。有些學者推斷,毗舍耶指的應該是台灣,如果屬實,則以上記載又證明這個「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的台灣,當 然自古不屬中國。 至於「琉球國」被認定為台灣,更無疑義。趙汝适對<琉球>的敘述說:「琉球國……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內容與前面近似,同樣證明當時台灣不屬中國。 (李筱峰執筆) No.25-2010/01/19 「台灣 系統傢俱自古不通中國」─《皇清職貢圖》 一七五二年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是中國清代描繪「外藩」民族的畫冊,其中包括有描繪十八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圖像,是了解台灣南島民族極重要的史料。《皇清職貢圖》(卷三)有這樣的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二十四)。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一語,立刻拆穿國共兩黨的御用學者所謂「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謊言! (李筱峰執筆,系列完)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現在也是 李筱峰2001/02/12--http://www.jimlee.idv.tw/ 阿扁在元旦談話中,提出所謂的「統合」論,又明白表示根據憲法「一個中國沒有問題」,明顯地是在向北京以及台灣內部的中國勢力「釋出善意」,然而,卻傷了不 少追尋台灣主權獨立的人的心。儘管民進黨主席謝長廷極力圓說「統合論不失去台灣的主體性」,不過既然在「一個中國」框架下統合,台灣如何保持主體性?這個 道理就和「下海當了妓女如何保持童貞」一樣簡單易懂。 然而,向中國釋出善意也罷,讓台灣人傷心也罷,是非曲直總該有個論斷,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有必要在此「一個中國」的意識型態橫行的此刻,從歷 史到現實做一個考察。在台灣長期受「中國」國民黨教育洗腦的人,一定會習以為常認為「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對岸中國的北京政權,也經常對外宣 稱「台灣自古即為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份」。其然乎?豈其然乎? 讓我們從具體的史例及史料來了解: 17世紀初,西方勢力東漸,荷蘭人曾於1602及1623兩 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第一次經沈有容交涉,荷蘭退出澎湖;第二度佔領時,明帝國當局再度要求荷蘭撤離澎湖﹐荷蘭則一邊提出通商要求﹐一邊派兵襲擊廈 門沿海。明帝國官方在與荷蘭代表交涉當中﹐曾建議荷蘭不妨到台灣去﹐並表示會派遣商船前往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貿易。荷蘭遂於1623年10月派員先到大員觀察﹐並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雙方經過八個多月交 禮服戰,最後議和,在和約中達成三項協議:1.荷蘭退出澎湖﹔2.荷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3.准許荷蘭人今後在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這就是荷蘭人在1624年進入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的第一個統治政權的背景。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份。 在《明史》 <外國列傳>中,出現有『雞籠山』條,其中這樣記載:「雞籠山在澎湖嶼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去泉州甚邇。...」這個雞籠山,指的就是台灣。與朝鮮、安南、日本、琉球、呂宋等,同被列在<外國列傳>中,可見它不是明帝國的本國領土。早在1603年 沈有容出兵台南剿倭寇時﹐隨軍的陳第就說,台灣非中國的版圖﹐因倭寇盤踞以騷擾福建﹐所以才出兵。同時的陳學伊甚至說:「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 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按即台灣)也。」既然都不知道有東番(台灣)的存在,台灣當然就不可能是其管轄下的領土。誠如清朝乾隆初福建巡撫陳大受所說的,台灣 到了明朝時「不過為日本?荷蘭停泊互市之地」,並未受中國政權管轄。 1662年鄭成功在廈門提出攻取台灣之議,部將們反對,因為那是海外之地,不是反清復明的目的地,經過鄭成功力排眾議,決意攻台,行前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從文告中可知台灣當時是「海外」的「不服之區」,不是中國的領土。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退守台灣後,建立東寧王國,自稱「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外國文書稱他為「The king 0f Tyawan(Taiwan)」,這個東寧政權,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也不屬於中國(清國)管轄。1679年清朝政府向鄭經提出最後的和談條件時,其中說到:「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台灣自古不屬中國,這裡又得一明證。 鄭氏政權到了第三代鄭克塽時投降清國。跟隨鄭經來台的明朝貴族寧靖王朱術桂自殺,留下這樣的絕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髮。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可見流亡到台灣廿年的明朝遺胄,到死之前還把台灣看成「海 G2000外」。  .

osgdat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英九下台嗎?ICRT也插上一腳,目前贊成的是98%--有興趣的人,建議趕快上網站投票 馬英九下台 信用卡代償部落格? ICRT也插上一腳,目前贊成的是98% 時間:Aug 18 Tue 11:26 CNN的網路民 部落格調顯示要馬英九下台的人有82%,被有心人以干涉內政為由、匆匆下架。 有心人以干涉 部落格內政為由如TVBS電視台畫面(李濤節目): 而蘋果日報的電腦語音輔助訪問民調,只有52.64%贊?土地買賣芋G 但不知道/沒意見的人就有11.39%。 ICRT也插上一腳,目前贊成的是98%。 澎湖民宿 有興趣的人,建議趕快上網站投票:http://www.icrt.com.tw/modules/xoopspoll/index.php? 買屋網poll_id=349 投票截止時間: 2009/8/21 6:30 網頁式樣: ◎目前時間Aug 18 Tue 11:26投票狀況: Should Ma Ying-j 褐藻醣膠 eou step down over slow or ineffective relief efforts in the wake of Typhoon Morakot? Ends at 2009/8/21 6:30 Yes, he should step down ov 保濕面膜er failing to effectively lead relief efforts. 97 % (1635) No, he is not to blame for failed rescue operations. 2 % (39) Total Votes: 16 室內設計74  .

osgdat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